English

县级博物馆大有潜力可挖

1999-03-18 来源:光明日报 孙广梅 我有话说

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收藏机构,也是宣传教育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作为文物部门的基层单位,县级博物馆中藏品具有本地区浓厚的风俗特色,是宣传地区历史文化的窗口。

国家博物馆的声誉光靠几个大馆是支撑不起来的,特别像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一定要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型博物馆,以树立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形象。据《博物馆统计资料》表明,截止1998年底,全国共有博物馆1282个,其中县级博物馆占相当大的比重。县级博物馆虽然有规模小,人员少,便于管理和操作等特点,有一定的优势和前途,但在县级博物馆当前建设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人们思考:

一是人才匮乏,文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虽然国家在一些高校专门设立了与文博相关的专业,但由于县级博物馆级别低,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较少,同时,由于没有人事自主权,难以对口选择人才,因而造成专业人才进不来,非专业人员过多的状况。而文物自身的特殊内涵决定了博物馆是专业性很强的部门,要求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文物进行维护、研究与开发。县级博物馆由于人员较少,常常是一人兼顾多项工作,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多专多能。清贫的工作环境难于吸引高级专门人才,许多县级博物馆人才青黄不接,老一辈文博工作者经验丰富,但年事已高,许多已不能在一线工作,青年工作者却经验不足,技术不全面,还达不到独挡一面的水平。

二是经费不足。博物馆是非生产性的非盈利单位,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在当前地方财政普遍过紧的情况下,有限的经费用于维护馆藏文物已是远远不够,而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文物更拿不出经费来征集,因而造成许多珍贵文物的流失。

三是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还没有充分确立起来。目前社会上许多人还认识不到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事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法规方面看对民间保护文物的权利和义务,还缺乏明确的界定和指导。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县级博物馆当前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博物馆自身特点和应有作用,就应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如对现有干部职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轮流培训,逐步提高专业人员比例,不称职的人员或交流或培训后再上岗,文物部门的领导骨干和业务骨干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此外,充分利用馆藏进行布展,把文物古迹开发为旅游景点,一方面可以在开发过程中对古迹合理修复与维修,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收入,用于文物的保护利用与再开发。目前我国县级博物馆的状况不让人乐观,怎样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既保护和利用好原有文物,又不断有新的藏品出现?县级博物馆还有哪些潜力可挖?这些都值得人们深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